“身之主宰便是心”;“不能勝寸心,安能勝蒼穹”。“本”在人心,內(nèi)心凈化、志向高遠便力量無窮。對共產(chǎn)黨人來講,動搖了信仰,背離了黨性,丟掉了宗旨,就可能在“圍獵”中被人捕獲。只有在立根固本上下功夫,才能防止歪風邪氣近身附體。
——2016年1月12日,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
身之主宰便是心
【出處】(明)王陽明 《傳習錄》
【釋義】心主宰著人的思維、情感、選擇和決定,支配人的一切行為。心若失去主宰,便被物欲侵奪。所以要加強“心學”修為,充分發(fā)揮心的主宰作用,努力做到內(nèi)心凈化、志向高遠。
【闡釋】
西諺有云:“拿破侖能支配世界,卻不能支配自己”,因為他能率領(lǐng)千軍萬馬橫掃歐陸,卻無法排遣囚困在圣赫勒拿島上的煩悶。一個人能支配世界、戰(zhàn)勝世界,表明他的意志力驚人,能一往無前,沖破一切外界阻礙。而支配自己、戰(zhàn)勝自己,則表示人能主宰控制這個強大的“意志力”本身。但往往,支配自己比支配世界更艱難,更偉大!
王陽明在《傳習錄》中說:“身之主宰便是心”。這里的心特指人的道德意識、道德理性,也就是“道心”。《尚書》講“道心惟微,人心惟危”,“人心”指個體的感性欲望,“道心”指人的道德理性。“人心”并不都是壞的,但如果“無所主宰,流而忘返”,社會就會“危”。要使人心不致危害社會,就應(yīng)該用“道心”主宰“人心”。用公共的道德原則來克服不正當?shù)乃接?。所以,常?ldquo;道心做主,人心聽命”,是道德修養(yǎng)的重要目標。中華文化特別注重對心的修養(yǎng)?!洞髮W》就主張“修身在正其心”,因為只有心念正了,行為才不會出差錯。先修己,才能治人;先正心,才能修身齊家,治國平天下,反之,“不能勝寸心,安能勝蒼穹”?
西漢的平原君朱建本是清官,史稱其刻廉剛直,行不茍合,義不取容。辟陽侯審食其久欲結(jié)交,朱建知道他聲名不佳,連面都不見。后來朱建母親去世,無錢治喪,他一念茍且,沒把持住,接受了審食其的饋贈。拿人手短,朱建身不由己,便為審食其說情。待到審食其東窗事發(fā),朱建受到牽連,只好畏罪自殺。其實,朱建明知審食其送的錢不能收,就是因為一時之需,其心失去主宰,結(jié)果一失足成千古恨。
小人總是想方設(shè)法結(jié)交權(quán)勢,為達目的用盡手段對其展開“圍獵”。“目標”一旦被“捕獲”,當事者就無法全身而退,勢必越陷越深,最后被小人利用。只有立身嚴正,毫不茍且,才能做到“死猶未肯輸心去,貧亦其能奈我何”,小人的“圍獵”才無法得逞。這里的關(guān)鍵就是要努力提高“心學”修為。
心學是中華文化的優(yōu)秀資源。古代的心學由孟子發(fā)端,經(jīng)南宋陸九淵、明代王陽明光大。心學強調(diào)要挺立道德主體,主張道德法則不在身外,道德的根源就是我們的道德本心(良知)。所以最重要的是“發(fā)明本心”,“致良知”。要“收拾精神,自作主宰”,充分發(fā)揮人的內(nèi)在價值,時時本心呈露,時時致良知。對黨員干部來說,如何加強“心學”修為?
首先要堅定信仰。信仰堅定,則無私無畏,李大釗、方志敏等革命先驅(qū)正是因視信仰高于一切,才在生死關(guān)頭,大義凜然,慷慨赴死。信仰缺失,是政治上變質(zhì)、經(jīng)濟上貪婪、道德上墮落、生活上腐化的開始和總根源。一系列行為失范的背后都是庸俗、低俗、甚至惡俗的價值觀作祟。黨員干部要把黨性教育當成共產(chǎn)黨人的“心學”,時刻牢記黨的性質(zhì)和宗旨,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,堅守對黨和人民的忠誠。
其次要嚴守道德、心存敬畏。德國哲學家康德說:“有兩樣東西,我們愈經(jīng)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,它們就愈使心靈充滿時時翻新、有加無已的景仰和敬畏,那就是頭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則”。對黨員領(lǐng)導干部來說,要敬畏人民、敬畏組織、敬畏法紀,只有從內(nèi)心樹立道德高標準,牢記不可觸碰的底線,才能明白什么應(yīng)該做,什么不該做。
北宋哲學家邵雍有詩云:“請觀風急天寒夜,誰是當門定腳人”。“心學”修為夠不夠,就看面對“圍獵”能不能立住腳、定住心。只要立定腳跟,自作主宰,則縱有“圍獵”,燕處超然,縱有腐敗亞文化的不正之風,我自巋然不動,“千磨萬擊還堅勁,任爾東西南北風”。